旱冬瓜

来自医学百科
旱冬瓜
Hàn Dōnɡ Guā
别名 冬瓜树、蒙自桤木、水冬瓜、蒙自赤杨、冬瓜树皮、水冬瓜树、桤木树
功效作用 止泻消炎接骨。主治腹泻痢疾鼻衄骨折跌打损伤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旱冬瓜

【拼音名】 Hàn Dōnɡ Guā

【别名】 冬瓜树、蒙自桤木水冬瓜

【来源】 桦木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 Don,以树皮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 苦、涩,平。

【功效与作用】 止泻消炎接骨。主治腹泻痢疾鼻衄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两,水煎服或配伍。骨折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旱冬瓜

【拼音名】 Hàn Dōnɡ Guā

【别名】 蒙自赤杨、冬瓜树皮、蒙自桤木、水冬瓜树、水冬瓜、桤木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尼泊尔桤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 nepalensis D. Do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色或暗灰色,平滑;枝条紫褐色,无毛,有棱;小枝疏生短柔毛;芽有柄,卵形,芽鳞2枚。叶柄长1-2.5cm;叶片近革质,宽卵形、卵形或倒卵圆形,长4-16cm,宽2.5-10cm,先端骤尖或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全缘或具疏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粉绿色,密生腺点;沿脉生黄色短柔毛,脉腋簇生髯毛,侧脉8-16对。雄花序多数,排成圆锥状,下垂。果序多数,呈圆锥状排列,长约2cm,直径7-8mm;果苞木质,宿存,长约4mm,有5枚浅裂片;小坚果宽卵圆形,长约2mm;膜质翅宽为果的1/2,稀与果等宽。花期6-10月,果于次年3-5月成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3600m的河岸、山坡林中及村落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 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

【性味】 苦;涩;性平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止泻;接骨续筋。主腹泻;痢疾;水肿疮毒;鼻衄;骨折;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