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蝇

来自医学百科

双翅目(Diptera)蝇科(Muscidae)的常见昆虫,学名Musca domestica Linnaeus,1758 ,在人住所中家蝇约占全部蝇类的90%。家蝇曾是城市内主要的扰人昆虫和影响公共卫生的问题,目前在有垃圾和腐败的有机废物堆积的地方仍是如此。深灰色,腹部有污黄色的区域,胸部有纵形条纹。体长约5∼7公釐(0.2∼0.3吋)。复眼显著,约有4,000个小眼面。口器不能叮咬,只能舐吸(近缘的螫蝇会叮人)。由於足上每个爪下的爪垫的分泌物的表面张力,家蝇能在垂直的玻璃窗上或背朝下在天花板上行走。雌蝇一次产100多个细长卵(长0.8∼1公釐),一生产600∼1,000粒卵。经12∼24小时孵化。幼虫称为蛆,污白色,长约12公釐(0.5吋),经数次蜕皮,转化成蛹。羽化时头上扩展成一额胞,突破蛹壳的端部而出。  

家蝇-分类

家蝇科/双翅目  

家蝇-外观特征

体长约7mm。体色为单纯灰黑色,没有其他明显的斑纹或色彩;复眼红褐色。  

家蝇-生态习性

本种是分布最普遍的家蝇类。幼虫的孪生地以垃圾场和鸡粪堆为主,因此在养鸡场或使用鸡粪当堆肥的农场、果园附近,常会有非常庞大的族群,算是极严重的环境卫生害虫。  

家蝇-生活史

家蝇是完全变态的昆虫,生活史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 4 个时期。卵孵为幼虫,幼虫通常称为蛆。幼虫蜕皮 2 次共有 3 龄,第三龄幼虫不蜕皮即前后

家蝇

收缩而变为蛹,由蛹前端开一环裂而羽化出成虫。成虫初出时,两翅尚未展开只能爬行,过数十分钟翅即展开,开始飞行生活。由卵到成虫所需时间依温度、食物及种类的不同而异。温度对家蝇各虫期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卵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12℃,最高生存温度为 42 ℃ ;幼虫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2-14℃,最高生存温度为 46 ℃ ;蛹发育的最低温度为日 l1-13℃,最高生存温度为 39 ℃ 。人工养殖时,幼虫饲养温度以25 一 35 ℃ 为宜,低于 22 ℃ 生长周期延长,高于 40 ℃ 则幼虫会从培养基中爬出,寻找阴凉适温处。在恒温室( 28 士 1 ℃ )和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家蝇的生活史周期约需两周。在自然界,家蝇生活周期视季节和地区的不同差别很大,据广东白水东镇观察,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家蝇生活史周期春季( 20 . 5 ℃ )为 14 一 18 天,夏季( 28 . 1 ℃ )为 7 一 9 天,秋季( 23 . 1 ℃ )为 9 一 15 天,冬季( 16 . 4 ℃ )为 23 一 29 天。一般情况下每完成一个世代,需要 12 一 15 . 5 天。

( l )卵 家蝇卵为乳白色,呈香蕉形,长约 1 毫米。卵壳的背面有两条嵴,嵴间的膜最薄,卵孵化时壳在此处裂开,幼虫钻出。家蝇卵的发育最低有效温度为 8 一 10 ℃ (乌霍娃, 1952 )。自卵产出后至幼虫孵化出所需的时间为卵期,卵期的长短和温度有关。蝇卵的孵化温度范围为15一 40 ℃ 之间, 35 ℃ 时最短,仅需 6 一 8 小时;当温度为 25 ℃ ,湿度为65%时, 8 一 12 小时即可孵出幼虫;当温度低于 13 ℃ 时,蝇卵停止发育;低于 8 ℃ 或高于 42 ℃ 时,卵则死亡。霍新北报道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家蝇卵发育的起点温度为 13 . 46 士 2 . 5 ℃。 在腐烂物质堆中,卵发育时期的长短,因温度不同而有差异,夏天一般经过 8 一 12 小时即可孵化。湿度对蝇卵的孵化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家蝇卵的发育需要高湿,相对湿度低于90% 的时候率高。家蝇的卵壳对于各种化合物抵抗力比幼虫的表皮强。

家蝇的足上带有千百万病菌。凡家蝇接触的垃圾、粪便及废物要用杀蛆药喷洒。长效杀虫药在数周内对家蝇有效,但有的家蝇对一些杀虫药(如滴滴涕)已产生抗药性

蝇科家蝇亚科昆虫的1种。又称欧家蝇。分布于新疆、甘肃、亚洲北部、欧洲、北美。体长5~7毫米,色深灰。雄性两复眼间距离约为一眼宽的2/5。间额黑色。头顶单眼三角至眼缘间的距离约等于单眼三角横径的宽度,后头上部凸出部分约为眼长的1/2。头部除额黑色外,均复银白色粉被。雌性眼远离,侧额向头顶部变狭。胸部背面黑色纵条4。翅M1+2脉端部呈角形弯曲;腋瓣淡棕色,平衡棒棕黄色。腹部灰黄色棋盘状斑较明显,正中具深褐色纵条,第4、5背板有2~3暗纵条,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