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难愈的白色片状物

来自医学百科

婴儿口腔两侧黏膜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顽固性鹅口疮即是指此病迁延难愈。

口腔难愈的白色片状物的原因

白色念珠菌感染

口腔难愈的白色片状物的诊断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口腔难愈的白色片状物的鉴别诊断

鹅口疮婴儿吐乳之后留在口腔的凝固乳块有时难以区别。婴儿吐乳之后,舌上残留奶块,其状与鹅口疮相似,但以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除去凝固的白色奶块。而鹅口疮则不易把白屑擦去,若擦去,其下面的粘膜则见潮红、粗糙,有时出血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口腔难愈的白色片状物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新生儿鹅口疮防治

新生儿口腔鹅口疮,可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龙胆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新生儿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平时只要注意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再喂几口温开水,可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这样霉菌就不会生长了,此外,于每次喂奶前,先将奶头揩净,双手也要洗干净。新生儿所用食具,应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