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血吸虫炎

来自医学百科

内脏血吸虫炎(Viscera Schistosomiasis)的表现可能开始于在尾蚴污染的水源中游泳后足部及其他部位出现的轻微红斑丘疹,这种类型血吸虫可渗入血液系统,定居在膀胱小肠静脉系统引起寄生虫病。在一个孵育周期后,可能出现突然发烧发冷肝脾肿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也可出现贫血。多见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感染率最高。

内脏血吸虫炎的病因

(一) 发病原因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虫卵随粪便入水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出毛蚴侵入中间宿主淡水螺(日本血吸虫为钉螺),在螺内经胞蚴发育为尾蚴释放入水,当血吸虫的终宿主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后,尾蚴可从皮肤黏膜侵入宿主体内成为童虫,童虫随血流经肺、心等脏器进入门脉系统发育为成虫,开始合抱而交配产卵

本病流行于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地。我国则见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吸虫患者的粪便为本病主要传染源。随地大便,河边粪坑及用未处理的新鲜粪便施肥,被雨水冲入河流,造成水源污染。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受染。尾蚴侵入的数量与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的时间长短和次数成正比。有时因饮用疫水或漱口时被尾蚴侵入口腔粘膜受染。 流行区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最高,以后逐渐下降,此与保护性免疫力有关。

(二)发病机制

血吸虫尾蚴,童虫和虫卵对宿主产生机械性损伤,并引起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童虫在体内移行时,对所经过的器官,主要是肺脏,引起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出现局部细胞浸润点状出血。童虫移行时所致损害与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成虫的代谢产物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全身反应与局部血管损害及组织病变;寄居于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轻度静脉内膜炎与静脉周围炎;死虫可随血流入肝,在栓塞处引起周围组织炎。血吸虫感染可导致整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加剧伴发疾病的发展或并发感染。在虫卵周围出现细胞浸润,形成虫卵肉芽肿。肉芽肿可影响宿主的肝肠组织,造成肝硬化肠壁纤维化。血吸虫卵经体循环(多经颈动脉)、脊椎静脉系统或颅内静脉窦进入颅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及各种临床表现

病理改变

(1)结肠病变: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右侧结肠与阑尾也常被累及。急性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层有堆积的虫卵结节,溃破后形成浅表溃疡,排出脓血便。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并可引起息肉样增生与结肠狭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网膜缠结成团等病变。

(2)肝脏病变:早期肝脏肿大,表面可见粟粒状黄色颗粒(虫卵结节);晚期肝脏内静脉分支周围与门静脉区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纤维性病变,产生干线型肝硬化。肝脏表面有粟粒样多少不等的虫卵结节与结缔组织的沟纹。其特点是肝内门静脉周围硬化,产生门静脉阻塞,阻塞部位常在肝血窦之前,同时也存在肝窦的改变,引起门脉高压症。门静脉阻塞与高压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首先脾脏因阻性充血肿大。长期淤血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发脾功能亢进。其次,门静脉阻塞可使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开放,腹壁静脉扩张,尤其以食管下端与胃底静脉曲张更为明显,破裂后引起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3)肺部病变:引起肺组织充血、出血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过敏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为间质性粟粒状虫卵肉芽肿伴周围肺泡渗液、肺内炎症、假结核等。

(4)脑部病变:特异性病变为虫卵沉积处,如软脑膜、脑皮质、浅层脑白质的虫卵肉芽肿、疤痕结节及假结核结节,病灶内有浆细胞浸润,病灶为毛细血管网包绕。门静脉系统内的血吸虫成虫及虫卵所分泌的毒素、代谢产物及虫体、虫卵等异种蛋白均可引起脑组织的中毒反应和变态反应。

内脏血吸虫炎的症状

在流行区,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此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不定期处于亚临床状态,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消瘦等。

发热:一般在38℃~40℃之间,间歇热型多见,热程2周至1个月。同时伴有畏寒盗汗。轻症患者的发热较低,一般不超过38℃,仅持续数日后自动退热

消化系统表现:

结肠腹膜感染: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此时若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并可发现黄色小颗粒(为虫卵结节)及少数溃汤。不全性肠梗阻,左下腹可触及条索状肿物。重度感染者由于虫卵在结肠浆膜层肠系膜内大量沉积,可引起腹膜刺激症状,腹部饱胀,有柔韧感和压痛,可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

肝脾肿大:周围组织充血、水肿,造成肝脏急剧肿大,其质软,且有压叩痛。左右二叶均见肿大,以右叶更为明显。脾脏受虫卵毒素刺激而充血肿大,可明显触及。可有腹水门脉高压肝纤维化以及因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

晚期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

呼吸系统表现 :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X线摄片可见肺纹增加,片状阴影,粟粒样改变等。

神经系统表现:

急性型多在感染后6个月左右发病,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发热、意识障碍瘫痪抽搐腱反射亢进脑膜刺激症、锥体束征等。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蛋白白细胞轻度增高。

慢性型多见于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以局限性癫痫多见,也有病人以颅内压增高定位体征为主要表现。当虫卵引起脑部动脉栓塞等病变时尚可出现突然的偏瘫失语

诊断:除流行病学史现在临床症状外,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尿、粪便或直肠活检标本查到血吸虫卵具有特征性,血清学检查可用于普查。对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和便血,肝脾肿大,尤其肝右叶肿大,或者壮年有癫痫发作者,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均应考虑慢性血吸虫病。对于巨脾、腹内痞块、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侏儒患者,应考虑晚期血吸虫病。

内脏血吸虫炎的诊断

内脏血吸虫炎的检查化验

1.血象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象以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为特点。白细胞总数多在(10~30)×109/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占20%~40%,有高达90%,但极重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多,甚至消失,代之以中性粒细胞增多。慢性期嗜酸性粒细胞仍有轻度增多。晚期则因脾功能亢进,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2.寄生虫检查

粪便涂片检查:虽然简单易行,但除重感染腹泻患者外,发现虫卵阳性率不高。粪便中虫卵中计数可采用加藤(Kato-Katz)集卵透明法,以50mg粪便中虫卵数<100为轻度;100~400为中度;>400为重度。轻型患者从粪便中排出虫卵数少,而且间歇性出现,需多次反复检查。晚期血吸虫病由于肠壁纤维化,虫卵不易从肠壁排出,故阳性率很低。

直肠黏膜活组织检查:采取直肠镜检查,自病变处取米粒大小的黏膜置于两玻片之间,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血吸虫卵阳性率很高。所见虫卵多系黑色卵与空卵壳,含成熟活动毛蚴的虫卵极少见。近期与远期变性卵不能区别,故不能考核疗效或作为再次治疗依据。活检操作时要防止大出血和穿孔危险,尤其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3.免疫学诊断 方法很多,包括皮内试验以及检测成虫、童虫、尾蚴与虫卵抗体血清免疫学试验;如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荧光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尾蚴膜试验等。免疫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有采血微量与操作较简便的优点,但由于患者血清中抗体在治愈后持续时间很长,不能区别过去感染与现症患者,并有假阴性假阳性及与其他吸虫存在交叉反应的缺点。

4.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试验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球蛋白显著增高,血清丙氨酸转酶(ALT)也轻度增高。晚期患者由于肝纤维化肝硬化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并常有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现象。慢性血吸虫尤其无症状患者肝功能试验大多正常。

B型超声波检查:从B超图像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显示门静脉壁回声带增强(≥6mm):呈线状者为轻度;呈管状者为中度;呈网状分隔者为重度。后者给合图像中肝表面结节脾脏肿大,可提示肝纤维化。

CT扫描: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包膜与肝内门静脉区常有钙化现象,CT扫描显示较特异现象;肝包膜增厚钙化,与肝内钙化中隔相垂直;在两者交界处并有切迹形成。重度肝纤维化可表现为龟背样图像。

5.肺部检查

X线检查:大多有明确的肺实质性改变,可见肺纹理增加,片状阴影,粟粒状改变,肺门阴影增大等。典型X线病变一般在3~6个月内逐渐消失。少数病例肺小动脉广泛闭塞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表现。

支气管镜:可见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和黏膜下黄色颗粒;慢性期则有浅表溃疡,粟粒状结节、瘢痕,支气管管腔狭窄,分泌物潴留等。可通过支气管刷检、支气管黏膜组织活检找到血吸虫卵。

6.脑部检查

脑脊液检查:有时在脑脊液中可以找到虫卵。白细胞数在每升几亿至几十亿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

CT平扫:在急性型主要为脑水肿,于脑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程度不等的低密度灶,无强化表现。慢性型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呈等或略高密度,有占位表现,边界不清,周边水肿,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有强化现象。

内脏血吸虫炎的鉴别诊断

不同时期的血吸虫病的鉴别:

急性血吸虫病有误诊为伤寒阿米巴肝脓肿粟粒性结核等。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可忽视。

慢性血吸虫病 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

晚期血吸虫病与门脉性及坏死肝硬化的鉴别:前者常有慢性腹泻便血史,门静脉高压引起巨脾与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较多见,肝功能损害较轻,黄疸蜘蛛痣肝掌较少见,但仍需依赖多次病原学免疫学试验检查才能鉴别。

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的鉴别:

肺血吸虫病,主要应与粟粒性肺结核矽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非特异性小叶性肺炎等相鉴别。

脑血吸虫病,主要应与其他脑寄生虫病脑棘球蚴病脑猪囊尾蚴病、脑阿米巴病、脑弓形虫病等。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特征,特异性免疫诊断及典型影像学检查加以区别。

肝脾肿大型,应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鉴别。后者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与肝功能减损均较明显。

其他鉴别:

在流行区血吸虫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国内较为常见。此外,在流行区的癫痫患者均应除外脑血吸虫病的可能。

内脏血吸虫炎的并发症

1.肝纤维化并发症:患者可随时因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食道静脉破裂,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或因此诱发肝功能衰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并发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者占2/3以上。曲张静脉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占16.5%~31.6%,是血吸虫病性纤维化的主要并发症,病死率约15%。约半数患者有反复多次大出血史。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可出现腹水或并发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在晚期血吸虫病较门脉性与坏死肝硬化为少,国内报道占1.6%~5.4%,其病程也较长。此外,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并发原发性腹膜炎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者也不少见。

2.肠道并发症 流行区患者的被切除阑尾标本中找到血吸虫卵者可高达31%,常是急性阑尾炎的一种诱因,而且阑尾较易穿破,可并发腹膜炎或局限性脓肿。血吸虫病引起的严重结肠病变所致的肠腔狭窄,可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以位于乙状结肠直肠为多。此外,肠系膜大网膜病变可粘连成团,形成腹内痞块。在血吸虫病肠道增殖性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癌变者并不少见。患者年龄较轻,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多,20~30岁者也不少。重流行区普查结肠癌发病率较非流行区高。大多为分化性腺癌和粘液腺癌,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

3.可导致肺心病心力衰竭

4.儿童青少年可并发身材矮小,性器官发育不良或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失。

5.患者面容苍老而消瘦,常有面部褐色素沉着、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6.偶见虫卵沉积皮肤输卵管子宫颈心包胰腺肾上腺睾丸、付睾等部位,引起局部病变。

内脏血吸虫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根据流行区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进行防治。采取以灭螺与普治患者、病畜为重点,结合粪便与水源管理及个人防护的综合性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在普查与普治病人 在普查的基础上对查出的血吸虫病,普遍进行治疗,即可及时治疗病人保护劳动力,又可迅速控制传染源,兼收防治结合之效。 应用吡喹酮扩大化疗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可使患者数大幅度下降,这是整个防治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在湖沼地区与山区经过连续3年后将有显著成效。耕牛血吸虫病可采用硝硫氰胺混悬液1.5~2mg/kg体重,一次静脉注射有良好疗效。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防治,病人显著减少,有的地区消灭了血吸虫病。

2.切断传播途径 查螺、灭螺 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灭螺前首先应查清螺情,建立螺情图,为提供灭螺规划的依据。在水网地区可采取改变钉螺滋生环境的物理灭螺如土埋法等。在湖沼地区可采用筑坝、围垦、种植的方法。在居民点周围建立防螺带等。化学灭螺可结合物理灭螺进行,采用氯硝柳胺等杀螺药物,并可制成缓释剂,延长其灭螺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灭螺剂虽然对农作物与人畜无害,但对鱼类有毒,应防止其水源污染。

防止人粪与畜粪污染水源,并经过处理使之无害化,如采取粪尿1∶5混合后密封、沉淀发酵,夏季贮存3~5天,冬季7~10天,可杀死血吸虫卵。严格实行粪管制度,在农村采用沼气粪池,应大力推广。保护水源不受污染。改善用水,做到饮用水无害化处理

3.加强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

(1)关键在于宣传教育:引导人们重视自我保护,在流行区尽量避免与疫水接触,例如严禁儿童在河沟中戏水。雨后与早晨不要在河边草地赤足行走。湖沼地区因收割捕捞,打湖草等必须接触疫水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可穿桐油布鞋,长统胶鞋、塑料防护裤等,也可将1%氯硝硫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以稀盐酸中和。用2%氯硝硫胺的酯肪酸制成的防蚴笔(2%氯硝硫胺和10%松节油制成)具有强大杀灭尾蚴作用,涂擦暴露皮肤,防护效果持续10小时以上

(2)预防性服药: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artemether)和青蒿琥酯(artesunate)能杀灭5~21天的血吸虫童虫。蒿甲醚用法:在接触疫水后15天服用1次蒿甲醚(每次mg/kg),以后15天1次,连服4~10次。青蒿琥酯用法:在接触疫水后7天服用1次青蒿琥酯(每次mg/kg),以后1次/周,连服8~15次,可有效地预防血吸虫感染。据1996~1998年曾在江西、安徽、湖北三省推广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服药近20万人群,其保护率达88.2%~100%;蒿甲醚也曾在上述地区应用2000多人(1994~1996),其保护率也达60%~100%。

内脏血吸虫炎的中医治疗

复方槟榔丸,成人每次lO克,每日2次,饭前温开水吞服。适用于杀虫、解蛊毒。20日为1个疗程,总量400克。

南瓜子:南瓜子去壳、去油、研粉,成人每次80克,每日3次,连服4周。适用于杀虫、解蛊毒;副作用头晕腹泻食欲减退等,一般在连续服药10日后副反应可减少或消失。

鸦胆子:鸦胆子去壳取仁,成人每次粒(重0.4克左右),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次,连服4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杀虫、解蛊毒。

内脏血吸虫炎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对症处理,内服抗虫药,外用安抚止痒剂。早期接受病原学治疗是关键。

1.支持疗法: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饮食和多种维生素,并注意对贫血的治疗。

2.药物治疗:

(1)吡喹酮 :对急性血吸虫病临床治疗总药量为120mg/kg,儿童为140mg/kg,分~6日服,每日~3次,治愈率100%。对慢性与晚期病人,一疗程总剂量成人60mg/kg,儿童70mg/kg,分~2日服,每日3次。副作用少而轻,是目前较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

(2)硝硫氰胺:治疗总剂量为7mg/kg,最高不超过350mg,分为三等分,每晚睡前服。有精神病史及神经宫能症,妇女在妊娠哺乳期忌用。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慎用。

(3)双羟萘酸副品红:对各期血吸虫病均有较好疗效。每片0.1g,每日总量50~60mg/kg,分3次服,连服20或28天为一疗程。远期疗效达90%以上,对有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4)呋喃丙胺敌百虫联合疗法:呋喃丙胺疗程10天,每天量成人60mg/kg,儿童70mg/kg,成人最大量不超过每日g,首1~2日给半量以减轻反应,以后为全量连用8天。

敌百虫肛栓每个g,在呋喃丙胺疗程的第2~3天开始,每晚用栓剂1个放入直肠肛门10cm处,垫高臀部侧卧半小时,共用3次,虫卵转阴率达90%,敌百虫肌注每日~150mg,疗程3天。

(二)预后

血吸虫病患者,包括脑型与侏儒症如能早期接受病原学治疗,预后大多良好。晚期血吸虫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以及并发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内脏血吸虫炎的护理

患者中多数为初次感染,因对病情缺乏了解,且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精神负担较重。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血吸虫病的预防常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杜绝再次感染。

注意保暖,多饮水,防止虚脱。遵医嘱予以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大量出汗导致水,电介质紊乱。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

对游泳戏水者告诫之不要到有钉螺的地方游泳戏水,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必须下水工作者,要做好防护,如涂擦防护油,穿戴防护工具等。出院回家后仍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6个月后到血防机构复查。

内脏血吸虫炎吃什么好?

患者因持续高热消耗大量能量,全身功能减退,应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助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对有些食欲不振的患者应给予新鲜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凡生冷、油炸、酸辣、烟酒、油腻之品,皆不宜食用。有腹水者还应忌盐。

(1)苡仁赤豆粥: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白糖调味服用,适用于腹水消退后常服。

(2)参芪糯米粉:党参黄芪白术各50克,研粉过筛;炒熟的糯米粉1000克,与药粉混匀。每次50克,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2次。适用于腹水消退后服用。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