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眩晕

来自医学百科

中枢性眩晕就是脑部疾病引起的眩晕,最常见的有“椎基底动脉循环不全症”,多为渐近性和持续性的发作、发作时间有时常长达数月、较少激烈的天旋地转、头部姿势变作并不会使眩晕加剧且患耳朝下时反而较不会眩晕。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眩晕可为旋转性或非旋转性,持续时间较长(数天、数周或数月),程度不定,一般较轻,有时可进行性加重,与头和身体的位置变动无关。  

症状体征

(1)眩晕可为旋转性或非旋转性,持续时间较长(数天、数周或数月),程度不定,一般较轻,有时可进行性加重,与头和身体的位置变动无关。

(2)可无耳部症状,前庭其他症状也不一定齐全。植物神经反应的程度与眩晕不相协调。

(3)多伴有其他脑神经大脑小脑症状。眩晕发作时可有意识丧失。

(4)自发性眼震粗大,为垂直性或斜行性,也可为无快慢相的摆动性,持续久,程度不一,方向多变,甚至呈双相性。

(5)各种前庭反应有分离现象,自发与诱发反应不一致,可出现前庭减振现象(弱刺激引起强反应,强刺激引起的反应反而弱)。

(6)变温试验结果冷热反应分离,有向患侧的优势偏向。  

疾病病因

可使前庭及其中枢联系功能发生紊乱的病变较多,如外伤炎症中毒神经变性、肿瘤、供血障碍以及受周围组织牵拉压迫等。  

病理生理

前庭分析器通过传导束与小脑、脊髓、植物神经系统、动眼系统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在静止情况下,两侧前庭感受器不断向同侧的前庭神经核对称地发送等值的神经冲动,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姿势反射,维持人体的平衡。前庭系统和其与中枢联系过程中的任何部位受生理性刺激,特别是病理性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这种信息发送的两侧对称性或均衡性遭到破坏,其结果客观长将表现为平衡紊乱,主观感觉则为眩晕。对称性与均衡性的破坏可由一侧前庭系统受刺激,功能亢进或减退引起,也可因两侧受刺激的程度不同而发生。  

诊断检查

变温试验结果冷热反应分离,有向患侧的优势偏向。  

治疗方案

对眩晕为主诉的病人,首要的任务是仔细收集病史,根据病史中的线索,在内科、神经精神科骨科眼科医师的协助下进行检查,共同寻找、确定其原发病。只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