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香蕈

来自医学百科

【基原】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干实体(菌盖及柄)。

异名】香菇、冬菰。

性味归经】甘,平。入胃经。

【功效】益胃气,托痘疹,止血

【应用】

1.胃痉,反胃呕吐:皂荑树蕈,焙干为末,饭前糖水送下。(《家庭食疗手册》)

2.功能性子宫出血:杨树蕈焙干研末,每服3g,温水下,日服二次。(《家庭食疗手册》)

3.小儿痘疹干瘪,体虚难出:香菇6~9g,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痧痘后、产后、病后忌用野生香蕈,其与毒蕈易混淆,误食后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现代研究】

香蕈中含有降低血脂物质香蕈素,而且含钙、磷较高,可作为天然抗佝偻病的食物。香蕈中的松茸醇,为鲜品香气的主要成份。

【按语】

香蕈清香鲜美,能增进食欲,降低血脂,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也可作小儿软骨病的食品以辅助治疗。香蕈多糖有一定的提高免疫作用和抗癌作用,肿瘤病人食用有益。

【参考文献】

1.《本草求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

2.《医林纂要》:“可托痘毒。”

3.《现代实用中药》:“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参看